全面推进“智慧电院”建设,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
电气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立足精耕细作、强院兴校,以全面建成“智慧电院”为目标,以“人才培养、平台建设、决策治理、公共服务”为四轮驱动,坚持“统筹规划、需求导向、服务支撑、开放协同”的工作原则,大力推进数据资源深度开发,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便捷师生,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“以问题为导向”,谋划信息化建设新思路、新途径
数据支撑能力不足,教学科研等数据重复填报;教学管理过程规范性和便捷性有待提升;资产、实验室、会议室信息不对称,资源利用效率低;公章规范管理不足,跨校区盖章、签字占用师生大量时间……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为此,学院通盘考虑,以问题为导向,以促进信息技术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,依托校级信息化平台,整体设计、一体化建设,部署建成人才培养、平台建设、决策治理、公共服务各类业务系统,集成人员、教学、平台、资产、设备等资源,向外拓展联通,推动数据充分共享,向内深度挖潜,促进资源高效利用,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,推动学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。规划建设公房工位系统、智慧会议室管理系统和实验室管理系统,实现资产、实验室、会议室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,推动资源安全高效利用;规划建设本科和研究生管理系统,实现教学管理过程标准化、模块化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;规划建设电子签章、三审三校系统,实现云签章、过程留痕,提升管理服务效能;规划建设绩效考核系统,实现人事、教学、科研等数据精准抓取和高效利用,提升数据支撑能力。
二、统筹推进,稳步实施,学院信息生态体系初显
一年来,在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的支持和帮助下,依托学校信息服务平台,学院先后建成了“智慧会议室管理系统”、“本科教学管理系统”、“电子签章系统”、“绩效考核系统”等八个系统,学院信息生态体系初具规模。
学院对会议室进行升级改造,增设无线投屏、远程会议系统、音视频系统,建成10个智慧会议室;建设智慧会议室管理系统,通过预约界面与门禁系统的联动,师生可随时查看会议室占用情况、提交预约申请,使用校园卡或通过人脸识别即可使用会议室。
图1.智慧会议室预约界面
学院对公房工位进行了重新布局,对办公用房、公共用房、实验用房、研究生工位进行分类管理、集中建设、统一调配,并全部更换电子门锁;建设公房工位管理系统对公房工位进行登记、分配、授权使用,师生扫描工位二维码将个人数据录入公房工位管理系统后,数据同步推送至所在房间电子门锁,生成“公房-人员-工位”布局图,所有公房、工位使用情况一目了然。
图2.公房工位管理系统
学院集中规划建设了“1+N”学科实验平台,并基于3308维多利亚优惠大厅大型仪器公共技术平台,建立了电气工程学科实验平台管理系统,统一部署电子门禁、视频监控、消防系统,实现了门禁、监控、预约申请、使用权限的数据上网与联动。通过管理预约申请与门禁权限,精准管控实验室准入人员;通过主要设备上网共享预约,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;通过视频监控与消防联动系统,24小时掌握实验室运行状况,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。
图3.设备预约界面
电子化签章服务更是打通了无纸化办公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学院公章、学院主要领导电子签名章等全部实现线上用印,师生“足不出户”,线上提交各类材料,经分管领导审核完成线上签章后,便可自行下载电子签章文档。
图4.电子签章系统流程界面
为切实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,严格执行新闻宣传稿件的校审制度,学院上线了新闻稿件“三审三校”管理系统。按照“分级审核,先审后发”的流程,逐一落实初审、复审、终审负责人,切实规范了信息创作的编、审、签、发的全流程管理。
教学管理系统是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信息化支撑,为了加强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,建设了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,实现推免生本硕衔接、导师组协同指导、组会例会规范留痕等环节的高效管理;建设了本科生教学管理系统,加强专业分流、教务管理、实习实践、课程设计、本科生进团队的全过程优化。
为解决各类考核统计重复填报数据、手动填表效率偏低、审核校对费时费力、数据收集再利用率低的问题,绩效考核系统联通了学校教务、科研业务系统,精准抓取教师业绩情况进行测算、统计,无需教师填表、报送纸质材料,实现全程无纸化办公;电子化信息留档,便于进一步深入分析教师教学、科研成果情况,为学院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决策支撑。
三、便捷师生、提升效益,学院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
截至目前,智慧电院建设已经迈出了重大一步,在学院资源利用、业务管理、信息化服务质量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。
学院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。智慧会议室管理系统上线近一年以来,已申请使用预约服务4000余次,会议室使用效率大幅提升;课题组例会、项目研讨、合作洽谈、政治学习、学生答辩,会议室已成为每位师生随约随用的学习交流场地,信息化服务获得感得到极大满足。通过公房工位管理系统,对212间办公用房、732个研究生工位、4000余平米实验室进行统一调配,实现了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、高效利用与安全管理。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设备预约共享、设备分时使用,大幅提升了实验资源利用率,为高水平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撑。
师生工作学习更加便利。电子签章系统优化了服务流程,省时、安全、高效、便捷,即审即签、秒间速达。目前已服务上万人次,在当前新冠疫情反复的情况下,有效避免了因接触而交叉感染病毒的风险;同时,“盖章留痕”让公章使用更为规范,有效预防流程管理风险。教学管理系统加强了人才培养过程管理,将“以学生为中心、以产出为导向,持续改进”的理念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和培养过程,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。
结语:信息化建设,永远在路上。学院还将陆续建设学生学情监管系统、人才引进与培育系统、校友信息系统等平台,进一步丰富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,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,为“强院兴校”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和科学的决策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