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,电气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就业管理举措,优化就业工作服务方式,充分调动各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,多措并举保证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。
(一)认真研判分析就业形势,坚决落实一把手责任制
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,责任到人,工作到位,针对就业形势进行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,学院就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,分管副书记在学院党政联席会、办公会上定期报告学生的就业进展情况,专题研究制定就业工作推进举措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制度,确保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。
(二)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,推进线上就业服务模式
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,实施线上“春风行动”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,认真组织尚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参加“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—24365校园招聘服务”活动、“就选山东—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”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单位、校友企业等各类线上招聘活动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,细化就业指导方案,通过线上方式举办博闻讲坛、主题班会、专家报告等活动,定期开展就业形势教育、职业发展指导、团体或个体咨询辅导。
按照“自我认知、理论提升、职业试航、榜样引导”的体系开展生涯规划教育。组织学生开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、同学互相评价等来增加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理论提升。通过开展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”、“电力优秀青年报告会”、“电力学子进企业”、“劳模进校园”等实践活动做好职业试航和榜样引导。充分发挥校友作用,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校友导师聘任,聘任15名校友担任学生职业发展“校友导师”。在疫情期间,积极开展线上就业、考研、保研经验交流会,服务同学们提前做好职业规划。
(三)大力拓展就业渠道,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
挖掘校内外资源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。以三全育人为中心,依托学院领导班子、学院专业老师、校友企业等资源,充分挖掘、点对点推荐,拓展毕业生就业实习渠道和就业渠道。统筹企业信息,及时发布招聘需求,调动学院整体力量,帮助毕业生找到心仪工作。
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、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,落实好基层就业、学费资助等优惠政策,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。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,在重点区域、重大工程、重大项目、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的对接,深入多样化的就业机会,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。
(四)加强毕业生教育,提升精准指导服务
对特殊群体开展针对性帮扶措施,区别学业差、求职能力差、外在条件差等情况,做好能力评估和重点推荐。对无就业意愿、准备待业考研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。对学业困难同学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、少数民族等毕业生群体,全面掌握其就业状况,实行“一生一策”动态管理、“一对一”分类指导和有效帮扶。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,强化职业规划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,优先推荐岗位,确保实现充分就业。对未落实就业单位和考研失利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,主动联系行业单位、校友单位,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线上招聘,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。开展就业分享会、文献检索指导、“‘码’到成功”、齐鲁名师线上指导课等活动,确保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。
(五)毕业季同心共振,以落实就业实现育人闭环
面对特殊毕业季的就业工作,学工队伍提前谋划、积极应变。“一生一策”动态管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;及时调整毕业生就业管理和线上签约模式;全面对接就业单位、完善就业服务,提前部署就业工作。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转变招聘方式,及时发布招聘通知,全面摸底毕业生签约情况,充分了解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引导毕业生积极关注春季招聘通知,重视线上面试,线上签约,同时利用网络开展线上就业咨询与就业指导工作,及时传达国家最新就业政策,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,为实现毕业生“在家就业”做好服务工作。利用毕业生返校期间,开展“青春不悔”、“电·念”、“青春不散场”等系列线上主题班会、策划“毕业骊歌”系列活动,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思政育人相结合。
截止目前数据统计,电气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0.44%,其中就业113人,升学159人,出国12人。出国及深造人数占比54.36%,深造院校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3308维多利亚优惠大厅等国内知名院校。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及国内排名前列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、政府部门等。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跟踪服务,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力度,力争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双提升。